在横塘镇南边,胥江码头那里有个鱼市,是苏州城周边最大的鱼市。
虽然这是官市,不是安乐堂的自营产业,但委托给了安乐堂看场子和收费。
徐三头领所说的卖鱼,就是说去鱼市看场子。
陆堂主已经无欲无求,无力的挥了挥手:“愿意去就去吧!”
在宋叔的瞪视下,林泰来接受了这个“升赏”,不然都没法下台了。
镇上就这么大,胥江码头鱼市距离安乐堂总部也没多远,当即宋叔就准备带着林泰来,去鱼市上任了。
“现在你风头正劲,且安稳几天!正好去看看场子。”宋全叮嘱说。
林泰来随意的点点头,虽然对社团工作不感兴趣,但为了生活,目前还是要打这份工。
宋全又继续叮嘱说:“横塘镇的码头位于大运河和胥江交汇处,往来达官贵人不少,你要小心为上,万万不可轻忽。”
随后宋全又问道:“还有什么想带的?一并带过去。”
“拿几本书吧。”林泰来答道,既然想走科举功名之路,看书还是有必要的。
作为社团智力担当,宋全很专业的答道:“我那里有本《孙子兵法》。”
林泰来断然拒绝:“不看《孙子兵法》,我要看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!”
宋全:“……”
这林贤侄真真是魔怔了!
------------
我想吃鱼了
江南乃水乡泽国,所以苏州人民和鱼的关系历史悠久,自古以来就善于用鱼做事。
早在两千年前的东周春秋时代,著名的专诸刺杀吴王僚案件,就是用了鱼杀人。
如今大明苏州城以及周边市镇乡村,定居人口多达一两百万,而且经济繁荣,乃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发达地区,鱼类产品的消费需求自然巨大。
水域面积广阔的太湖距离苏州城只有三十多里,就是一个重要渔业产区,湖周边各县仅仅在编的船户就有上万。
在没什么冷链技术的这时代,鱼类大都只能就近销售,若想吃个新鲜,运输路程当然不能太长。
从太湖到苏州城,里程最短的运输路线就是从湖边胥口镇沿着胥江向东,可以直通胥门。
而横塘镇就是这条运输路线上,距离苏州城最近的一个市镇节点,向东再有个十来里就到胥门和南濠了。
而且横塘镇边上还有南北大运河通过,向北可以抵达极度繁荣的枫桥上塘、虎丘山塘片区,交通条件十分便利。
所以就在横塘镇南码头这里,形成了颇有规模的鱼市,主要以批发为主,零售很少,是不错的税源,所以衙门就把这里变成了官市。
而大明衙门又是“小政府”模式,鱼市就交给了同在横塘镇的安乐堂看场子。
说到底,看鱼市场子就像下乡征收钱粮一样,还是替衙门干活的。
在鱼市里,有三名安乐堂底层成员,称为鱼市三人组,负责日常事务。
一个姓唐的老头,因为会写数字和精通一百以内的加减法,所以负责看管鱼斗、收费、记账。
另外两个年轻人是两兄弟,分别叫张文和张武,负责维持秩序,调解纠纷。
鱼市面积规模与后世大点的菜市场差不多,用粗糙的木栅栏简单圈了一块地,另外还包括了一大片码头。
很多新鲜的鱼都是在船上存着,在岸上找好客户又谈好了价格,才搬运到陆地上进行交割。
而在陆地上直接摆出来的鱼,大都是经过再加工的,比如干鱼、咸鱼,乱七八糟成堆成筐随意放着售卖。
新上任的安乐堂鱼市伍头林泰来捂着鼻子,在充满鱼腥味的地盘上巡视了一圈。
然后林泰来走到栅栏外上风口,稍稍远离了鱼市几步,才放下了手,重新开始自由呼吸。
缓过气来后,林博士自言自语的叹道:“本以为我拿到的是卖鱼的剧本,结果竟然是市场管理员的剧本。”
张文张武两兄弟满脸崇拜的看着林泰来,搭话说:“听说林伍头打爆了和义堂武一魁,于是县里章先生做主,要把一都这块宝地分给安乐堂打理。
我们兄弟都以为,林伍头你会去一都打江山,却没想到,你这样的猛士竟然会来鱼市坐镇!
莫非堂口以后的重点发展方向,就是鱼市和码头了?”
林泰来皱了皱眉头,“别叫我伍头,这名称太难听了。”
张氏两兄弟疑惑的问道:“可这是堂口规定的职级,不然又该怎么称呼?”
林泰来指示说:“我这个职位可以称为坐馆,鱼市坐馆!”
两兄弟一起愣了愣,“坐馆?那不是在别人家教书的意思吗?这职称与堂规不合……”
林泰来斜视着两兄弟,活动着指关节,“堂规是什么我不懂,但我是个喜好风雅的人,今后请称我为林博士。”
这个称呼,也算是林泰来对上辈子的一种念想吧。

